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杨佳俊融创优配
九十载春秋,如湘南大地的一株劲松,历经风雨,依旧挺拔苍翠。
他就是原郴州地委书记赵毅拯。退休后,他用满腔赤诚与深厚情怀,在郴州这片热土上融创优配,书写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热爱,续写着“桑榆未晚映初心,银发生辉献余热”的动人篇章,被评为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。

(赵毅拯。)
“他是真正的公益事业家、慈善家”
“厚着脸皮,饿着肚皮,说破嘴皮,磨破脚皮”,这看似诙谐的话语融创优配,是赵毅拯总结出的“四皮”工作法,也是他投身公益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。
1998年,赵毅拯从岗位上退休,本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他,毅然接过郴州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的重担,带领团队为公益教育事业四处奔走。
赵毅拯深知,教育是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的基石。10年间,他带头发起“爱心助学”和“爱烛行动”活动,自掏腰包资助学生、救助老师,累计资助家庭贫困学生5300余人、救助特困教师580余人。
10余年,赵毅拯不仅自己深耕教育扶贫,还带动着全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在他感染下,家人朋友均到教育基金会设立了“爱心助学个人专项基金”。在他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,郴州市教育基金会的基金总额由他接手时的35万元增加到卸任时的2390多万元。
有人评价赵毅拯说:“默默无闻,无私奉献,他是真正的公益事业家、慈善家。”
面对这样的赞誉,赵毅拯却只是淡然一笑,谦逊地回应道:“当我收到一封封受助学生的来信,看到他们成绩取得进步时,我就获得了信心和力量,感到快乐和幸福。这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和满足。”
“他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”
“他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,时时刻刻为郴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。”这是当地群众对赵毅拯的评价。
退休后,赵毅拯从未停下学习和探索的脚步。他将慈善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,编著了近50万字的《市、县教育基金会工作探讨》。该书成为了湖南省部分市、县、区委党校公益慈善教材和教育基金会的理论指导工具书,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。
郴州是一片红色热土,这里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。为保护好、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,赵毅拯带头参与市政府老干办总支组织的郴籍开国将领(军事家)的故里摄影创作活动,对将军故居的保护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,收集整理出珍贵照片上百幅,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坚定不移听党话,矢志不渝跟党走。赵毅拯还主动担任市政府老干办党总支书记,积极组织市政府老干部各党支部开展学习活动。他坚持带头学习,每一次学习都精心准备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党的政策方针。在他的带领下,老同志们思想常新、信念永存,在政治上、思想上、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如同一颗不灭的火种,在郴州这片热土上,赵毅拯散发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,照亮着更多人前行的道路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